重庆市公益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21   浏览次数:906

       为促进我校与全市公益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市生态环境监测协会牵线搭桥和统筹安排下,全市公益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于12月20日在我校致远楼323会议室召开。市生态环境监测协会会长裴智、副会长卓吉华、副会长曾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高级工程师汤敏,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公益性专委会主任张秀,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谭永忠,绿色智慧环境学院院长丁世敏,市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宝珍,《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编辑部主任于海洪,《三峡生态环境监测》主编王鼎益,《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编辑黄江华、周丽新及市公益性监测机构26位负责人等出席此次会议。市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曾咺主持此次会议。


        首先,汤敏就监测市场和监测质量管理等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一是介绍了自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的15个环境监测相关文件。二是汇报了全市开展水质监测的能力和验证情况及今年重庆市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指出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足,分别是检验检测机构查新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复合型、环境监测设施设备管理的规范性、监测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溯源性和完整性不足和分包项目的程序性不足。会议还强调将对社会监测机构工作实施抽查,对监测成果实施朔源管理。三是明确指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备案管理系统下一步将委托协会来进行维护和管理,以及监测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也将依托协会搭建平台。


       王鼎益教授就学术论文写作重点作了分享,详细介绍了论文写作中的要求,指出文章分为标题、关键词、摘要、引言、材料等内容,在写作中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界限,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借鉴,寻找类似题材,反复修改,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还要着重写好每一段的标题及第一句,语句要精炼,不要过多修饰,以及在论文写作中不能用第一人称,最好使用无人称。


        丁世敏院长对学院情况以及地天空一体化环境监测平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学院拥有的卫星遥感技术、无人飞艇系统、无人机遥测系统、高光谱仪、地面监测站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仪器和设备,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培养实践基地、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实验室等。


        会议最后,裴智会长向大家传达了201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精神,强调重庆在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市场方面晚于发达地区,在这种局势下应该继续深化行业服务,搭建行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把全市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


        通讯员:王寒榆/文 陈艺/图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办公室电话:023-72796099 @版权所有 长江师范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