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产业学院技术服务中心
智慧环保产业学院技术服务中心作为智慧环保产业学院对外交流、服务地方发展的窗口,将通过集中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固定科研场地、优化功能分区布局、配备专业型技术员和管理员等方式,不断创新科技资源运行机制,力争将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流动站、服务地方发展的桥头堡,为服务地方发展提供全面、快捷、可靠的技术支撑服务,引领智慧环保产业学院的科技创新。
技术服务中心涵盖智慧环保产业学院主要的学科专业和重点研究领域,具有覆盖范围广、辐射强的特点;同时,组建若干个技术子平台,以共性技术服务为纽带,以行业问题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
1、组织架构
中心主任:朱金山
中心副主任:张溪
中心办公室负责人:王祥洪
针对智慧环保产业行业技术难题,与产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联合开展创新技术攻关;对接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新需求,结合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地方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孵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运行机制
(1)内部运行保障机制
技术服务机构的顺畅运行,需要完整的体系作保障.因此要建立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评价、自我发展等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项目来源及使用等,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机构的运行机构,设立相关的必须的部门及人员构成。确定各自的职责。确立议事规则、行为准则。项目成果评价机制是衡量项目运行成果的验收标准,保证项目的高质量的研发,不出现技术、安全问题。
(2)多元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
一是增强科技供给和技术开发,根据地方产业技术需求特征创新技术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掘“资源平台+转化孵化+产业公共服务”的新型技术服务模式。
二是在服务地方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中心主导作用,构建“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孵化——技术商业化”的技术服务机制。
同时,通过技术服务中心多元服务模式与机制,打造一个能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库、设备管理、试验区域控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为智慧环保产业学院和地方企业两者间科技创新成果供需营造良好的公平交易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产学研长效创新机制
与地方政府和地方产业共建产学研基地,把技术服务中心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服务地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挥政策功效,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多种服务方式,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地方产业集聚,形成政、产、学、研联盟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产学研基地集科技服务咨询、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沟通科技信息等于一体,长年派遣科技骨干或博士在基地服务,到地方产业实地考察和了解科技需求,提升技术服务中心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3、服务内容
(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地方政府智库
围绕三峡库区发展的需求,配合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接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结合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应用等新兴产业技术,建设“三峡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智库”,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构建科学家、决策者和社会力量协同工作网络,汇聚生态资源、环境科技、经济产业等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科技研发平台的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决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技术服务与决策咨询。
目前参与双碳管理行业标准制定2项、积极推进环保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助推地方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依托“三峡生态环境保护智库”,积极建言献策,1项资政建言成果获得民建中央采纳、全国政协转送采用,1项资政建言成果获得中国侨联专刊采用、获的区级资政成果奖2项。。
(2)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实践,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以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指引,以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为目标,对接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开展了高精度遥感影像精细化三维建模技术、松材线虫病害智能识别技术、化工园区环境智能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喀斯特地貌、矿山以及重金属高背景区土壤的创新性增值修复技术、油田和页岩气开采产生的油污等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粉料的生产线技术、以及生物质和工业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的研究和创新实践,形成了多个系列技术成果和产品,特别是环境智能监测及预警预报技术智慧环保特色明显,废弃物绿色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特色明显。
目前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开展交流合作,获得产学研合作项目80余项,经费1000多万元,实现成果转化应用21项,校企合作研发新产品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