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微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18   浏览次数:28


碳排放管理微专业培养方案

一、前言

“碳中和”与“碳达峰”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方向之一,涉及能源革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全面转型,必将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众多改革举措纷纷落地,带动了新业务、新企业、新行业的蓬勃发展。

面对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依托专业平台,对接人社部的“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岗位,打造“碳排放管理”微专业。旨在培养一批对“双碳”理念有深入理解、熟悉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碳排放管理、具有多学科背景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完成本微专业的课程学习后,可参与人社部的“碳排放管理”职业技能考核并获取资格证书,可从事各类大中型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所、相关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的碳排放交易、碳核算核查、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政策等工作。

二、专业简介

《碳排放管理》专业围绕“双碳”背景,依照《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碳排放管理发展前沿,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兼顾理论知识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培养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国家可持续化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一批对“碳排放管理”理念有深入理解,熟悉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多学科背景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碳排放管理”专业人才。通过微专业的学习,带来前沿的低碳战略思维,提升技术创新意识,开拓视野,为各类能源市场与碳市场参与主体培养专门人才,为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展培养坚实的储备力量。

1)知识目标

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职业基础等知识,掌握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碳市场与碳交易等相关知识,关注双碳相关前沿技术。

2)能力目标

能利用专业知识,在碳排放核查、碳资产运营、行业碳交易等方面开展咨询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获得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3)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锻炼可持续发展思维和科学创新素养,提升全面考虑“双碳”背景下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复杂影响的综合思维素养,能够在多元环境下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三、招生对象与要求

具有长江师范学院学籍的全日制2021级、2022级在校本科生,不限专业。招生人数为30人。

四、学分与证书

从每年秋季学期开始,以2个学期为一个培养周期。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由学校颁发“碳排放管理微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

(一)第1学期秋季学期,3门课,6学分

1.《环境保护概论》,2学分,混合式课程,线下16学时,线上16学时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措施、环境规划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熟悉主要的环境污染及措施、环境规划和管理等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同时获得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热情。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环境的基本概念及特性;自然环境的组成及结构;人类、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各圈层的影响;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和发展;我国及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的基本知识;工程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处理处置方法与典型工程案例;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产业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培养国家情怀。

2.《碳排放管理基础》2学分,混合式课程,线下16学时,线上16学时

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包含碳排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守则基本知识、碳减排技术、区域碳减排管理制度、碳减排演变特征碳减排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双碳”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执行的参照要求、同时熟悉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环境法规范进行环境管理和解决环境纠纷的能力,以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更好地贯彻“双碳”理念,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温室气体和碳排放的概念,实施碳减排的意义;碳减排管理的基本概论与理论,碳减排演变特征,碳减排技术,碳减排政策与法规,区域碳减排管理制度,碳排放管理职业要求、职业道德与守则等。

3.《碳排放监测》2学分,混合式课程,线下20学时,线上12学时

1)课程教学目标

熟悉不同行业碳排放监测政策依据,掌握国内外碳排放监测的相关概念方法、碳排放监测计划的设计、包括的要素和监测计划的管理,掌握监测设备的识别、登记与管理,掌握监测报告的撰写与分析,能根据监测报告提出合理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强化环保意识,工匠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碳排放监测的背景、发展现状,实施碳排放监测的意义和目的。碳排放监测计划的作用及管理;碳排放监测计划的内容及填报要求;登记管理碳排放监测设备和碳排放监测实例分析。

(二)第2学期春季学期,3门课,6学分

1.《碳排放核算与核查》 2学分,混合式课程,线下20学时,线上12学时

1)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温室气体种类及核算对象、碳核算工作程序、核算边界及碳排放源判断、生产数据的获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及参数定义、碳排放统计图表简介等方面的内容;具备碳核查及核算基本常识、能识别碳排放及其相关数据、能划分统计核算边界、能统计核算排放量;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为后续从事碳核查、碳交易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内容

温室气体种类及核算对象、碳核算工作程序、核算边界及碳排放源判断、生产数据的获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及参数定义、碳排放统计图表简介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涪陵某火电厂、某己二酸厂开展核查实训。

2.《碳市场与碳交易》2学分,混合式课程,线下20学时,线上12学时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解碳交易基本原理、市场体系以及建设发展,掌握碳资产及其分类、碳金融市场及工具等基础概念;能够分析企业实施碳资产综合管理的必要性、战略制定及具体路径,能够理解碳资产交易的金融创新等。能够运用初步碳市场、碳金融理论、碳排放权交易等基本理论分析碳交易的原理及流程,能够建立碳排放权登记账户及运行管理,熟练操作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能够制定碳排放权交易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信息制度,并阐述和解决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的合规性。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热情以及投入到环保事业的决心。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碳市场与碳交易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规,碳交易市场形成的背景,碳交易市场技术基础,全球、欧盟、自愿减排碳交易及发展历程和交易机制原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发展和运行机制,全国碳市场排放权交易系统客户端的使用与操作。

3.《碳排放管理综合实践》2学分,混合式课程,线下20学时,线上12学时

1)课程教学目标

熟悉不同行业碳排放管理政策、文件,掌握碳排放管理实现的途径与方案;帮助行业和企业制定碳排放管理路线图或行动方案。掌握碳排放管理报告的撰写与分析,熟悉碳市场和碳交易的操作,能根据碳排放管理报告提出合理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强化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工匠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围绕“双碳”相关行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结合调研访谈、实践活动等,开展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路径分析等研究。根据实际碳排放管理案例,设计学生从背景调查、碳排放监测、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核查和碳交易等全流程实践活动,包括方案设计、实操验证、综合分析等,培养学生从行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


 


 

 

                                                                                                审核人:  (单位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办公室电话:023-72796099 @版权所有 长江师范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